兩代村民默默守護80年!南京保衛戰陣亡士兵墓被發現

最近,南京的大學生志願者尋訪一處犧牲的抗戰老兵墳墓——“新莊中國兵墓”,引起社會關註,這也是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南京保衛戰陣亡士兵的墓地,現代快報於7月8日率先報道過此事。8月5日,南京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聯盟的志願者與記者一同再次探訪新莊中國兵墓,志願者們表示,親臨現場感受到瞭一種震撼,由衷希望能夠重修老兵墓地,為無名烈士立碑,為好心守墓數十年的淳樸村民立傳。




志願者在新莊中國兵墓前祭拜王光強攝

淳化街上一處抗戰工事遺址,戰鬥痕跡十分明顯陳佳偉攝

守護新莊中國兵墓的邵翠明老人

最近,南京的大學生志願者尋訪一處犧牲的抗戰老兵墳墓 新莊中國兵墓 ,引起社會關註,這也是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南京保衛戰陣亡士兵的墓地,現代快報於7月8日率先報道過此事。8月5日,南京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聯盟的志願者與記者一同再次探訪新莊中國兵墓,志願者們表示,親臨現場感受到瞭一種震撼,由衷希望能夠重修老兵墓地,為無名烈士立碑,為好心守墓數十年的淳樸村民立傳。

希望重修無名士兵墓

8月5日上午10點多,現代快報記者和南京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聯盟的志願者們趕到青龍山公墓,並在公墓負責人帶領下找到瞭新莊中國兵墓。

烈日當空,2008年4月26日遷址於此的兩座墓相挨著,周圍是莽莽的青龍山,曾經的南京保衛戰外圍戰鬥拼殺地。在中國兵墓的旁邊,還有兩座無主墳。南京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聯盟負責人錢肖松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確實是目前為止南京發現的唯一一處陣亡抗戰士兵墓,意義重大。對於長期關註抗戰老兵的人來說,更是將研究的視野一下子拉到那個戰火紛飛的時刻,仿佛又見到瞭中國士兵為保衛南京城而群情激奮以命相搏的場景。

錢肖松說,這一次他是受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的委托,現場探訪新莊中國兵墓,他們有意重新修墓立碑,讓其成為一個重要的南京保衛戰祭奠和紀念地。錢肖松現場咨詢瞭公墓負責人,對方表示: 抗戰老兵的事是大事,我們當然支持。 同時建議志願者與相關方面協商確定此事。

很可能是淳化阻擊日軍的51師士兵

隨後,現代快報記者跟隨志願者們又探訪瞭位於淳化街上的一處抗戰工事遺址。該遺址位於淳化街上一處拆遷工地附近。

據志願者唐凱介紹,他長期關註南京保衛戰史,這一處遺址是南京保衛戰外圍的淳化戰鬥遺址,屬於一處輕機槍工事,由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非常牢固,前方有三個輕機槍射擊口。唐凱說,三個射擊口的戰鬥痕跡都非常明顯,大量的混凝土塊被打落,顯然是被侵華日軍的直射火炮轟壞的。

戰鬥痕跡如此明顯的工事遺址,現在是很少見的。 唐凱呼籲,相關方面應該加強對該工事遺址的保護。

據唐凱介紹,南京保衛戰主要分外線和復廓戰鬥,其中外線戰鬥中淳化是爆發惡戰的戰場之一。淳化戰鬥自1937年12月4日打響,至8日日軍占領淳化為止,歷時五天。進攻淳化一線陣地的日軍為第9師團第18旅團第36聯隊等,並配屬裝甲車十餘輛。中國守軍為74軍51師等部並配屬戰車部隊一個排,防守淳化主陣地的是51師301團。

面對日軍強大的炮火,中國軍隊利用構築的碉堡工事進行瞭頑強抵抗,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斃傷日軍五百人以上,擊斃日軍第36聯隊12中隊中隊長佐藤彌臧大尉。同樣中國守軍也付出瞭慘痛的傷亡代價,第301團代團長紀鴻儒負重傷,官兵傷亡高達2300人以上。

那麼,看過瞭 新莊中國兵墓 後,該如何進一步界定這兩位中國兵的身份?對此,唐凱認為,從相關史料推斷,兩位戰死在村民田地中的士兵應該是51師的士兵。不過,這還需要相關研究者進一步搜集資料,進行確定。

村民兩代人守護陣亡士兵墳墓

5日下午,志願者們和現代快報記者一起趕到江寧淳化的新莊村下莊17號,找到瞭73歲的村民邵翠明,正是她的公公易傳榮和村民當年將兩位陣亡士兵收殮,並就地埋葬在瞭易傢自己祖墳的范圍裡。

邵翠明的公公於1969年去世,此後邵翠明的丈夫易太發和父親一樣,每年堅持為兩位不相識的陣亡士兵掃墓祭奠, 每年的清明、冬至,都要為老祖宗和這兩位士兵上墳燒紙,七月十五在傢燒紙也都給兩位士兵一起燒。

邵翠明的二女兒易紅香介紹,他們傢人一直都把兩位犧牲士兵當作去世的傢人看待, 那麼年輕就為國犧牲,是英雄啊,他們無兒無女,我們來供養,是很正常的事啊!

據瞭解,2008年村裡集中遷墳之前,曾經打算將這兩位士兵墓遷移到另外一處,但是這樣就不便於易傢人掃墓祭奠,所以他們堅決反對,最終在遷到青龍山公墓時, 新莊中國兵墓 還是和他傢的祖墳在一起。不僅如此,記者看到的中國兵墓旁邊兩座無主墳,也一直都是易傢人在打掃祭奠。

志願者們也感慨,易傢人非常善良、淳樸,他們的行為值得敬佩。

邀守墓老人定期參加抗戰老兵活動

在探訪中,錢肖松表示,易傢幾代人的自發行為,保存瞭南京保衛戰目前唯一一處陣亡士兵墓,對於這樣的凡人善舉,他們研究決定,讓邵翠明老人享受和抗戰老兵一樣的照顧,會定期慰問老人,並邀請老人參加每年重陽節舉辦的老兵團聚活動。

錢肖松認為,邵奶奶把抗戰老兵當傢人,他們作為關愛老兵的志願者組織,理應也把邵奶奶當傢人。

易傢一直務農,邵翠明的老伴易太發於去年11月因病去世。老伴去世後,邵翠明跟大兒子一傢住在一起,平時生活都能自理,心態也非常好。不過由於當初生孩子時受到驚嚇,落下耳鳴、聽力不好的毛病。錢肖松表示,有愛心企業為抗戰老兵捐贈助聽器,他願意幫邵奶奶協調定制一套助聽器,希望能讓老人晚年更加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ussosmeer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