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昆明一系列關聯性、標志性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措施走深走實。昆明不斷深化醫改工作,通過執行基本藥物制度、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取消實行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等措施和方法,覆蓋全市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網正在織牢織密,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逐年增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增加,醫保漸向“全國漫遊”邁進;全市醫療服務水平得到提升,讓昆明人享受瞭醫改紅利,逐步實現瞭“平時少得病、得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錢”的目標,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有所緩解,百姓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醫療大篷車”開到山區,服務農村居民。 記者杜文蕾攝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註新浪新聞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昆明加快醫改步伐,首先從醫院體制改革開始。

實施健康扶貧30條措施

試點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

鼓勵社會資本開辦醫院

2012年來,昆明市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連續6年下降,2017年居民人均期望壽命持續提高,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8.96歲,高於全國平均值(76.5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12.8%,高於全國平均值(11.58%),這些反映居民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昆明市均高於或優於全國平均值,全市居民的健康狀況持續得到改善。????

昆明醫改實施健康扶貧30條措施帶給貧困村民大實惠,有效緩解瞭村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昆明市近年來引進優質資源,培育多元化醫療服務市場。自2016年11月9日北京市朝陽區衛計委與昆明市衛計委簽訂“北京朝陽—昆明醫療合作在行動”協議以來,昆明市屬各醫院與北京安貞醫院、天壇醫院、中日友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等省外優質醫療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截至2017年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昆明技術合作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朱立國骨傷傳承工作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佑安醫院“鄭加生專傢工作站”已落地昆明。截至目前,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昆明市兒童醫院、中英安琪兒婦產醫院、雲南瑞奇德醫院、雲南瑪利亞醫院已通過瞭JCI國際認證。

從長遠來看,昆明醫改依然任重道遠。昆明將一如既往全面深化醫改工作,在促進健康教育、推動全民健身、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方面持續發力,利用信息化、科技化等現代手段推動向科學化精細化服務管理轉變。

貧困村民看病少花錢

十年來,昆明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改革補償機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醫院經濟補償政策,逐步解決瞭“以藥補醫”問題;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開展醫聯體、醫共體、專科聯盟建設,鼓勵民營資本開辦非營利性醫院;大幅改進瞭公立醫院內部管理、優化服務流程、規范診療行為,提高瞭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效率,明顯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實施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努力讓百姓看好病。今年,昆明將繼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質量,力爭縣域內就診率達85%左右,在城市打造“15分鐘社區健康服務圈”,在農村打造“30分鐘鄉村健康服務圈”。???

助力“中國健康之城”建設

回憶當年在巡津街隻有一棟門診樓的“甘美醫院”舊址,再看看如今北市區嶄新漂亮、綜合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的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這是昆明醫改成果的一個縮影。

原標題:醫改十年 昆明“三醫聯動”構築健康新格局

實踐證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換來瞭醫院的蓬勃發展:就醫環境明顯改善、醫療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群眾滿意度提升。市一院北市區分院、昆明市兒童醫院新院等多傢智慧醫院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無框架腦立體定向機器人手術、達芬奇機器人主刀手術等智能化醫療技術逐步接軌國際。市一院歷經近百年建設發展已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也成為全國“百佳醫院”和昆明地區“十佳醫院”。

公立醫院全面實施瞭除中藥飲片外的藥品零差價,切實減輕患者負擔。 資料圖

2010年5月,昆明市大膽突破公立醫院產權制度,鼓勵各類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重新設計瞭醫院的各種體制,提供多樣化、多層次醫療服務。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昆明市兒童醫院和昆明市口腔醫院率先試點。

2017年,李朝文拿著一本能省錢的“特殊病歷本”,隻花200元便得到系統治療,而且醫生定期回訪上門,雙目失明的母親也在縣醫院免費體檢後獲得殘疾人證,這是祿勸縣專門為26321戶(92380名)建檔立卡貧困村民定制的特殊病歷本。

“10年前,要是患上大病真的沒錢治,隻能在傢拖著;現在可以先看病後付費,自付部分還不到10%。”祿勸縣貧困村民李朝文說。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口老齡化、空巢化、高齡化形勢嚴峻,僅憑機構養老的現有設施,難以滿足日益增加的養老需求,單純的國傢福利也難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人性化的養老需求。2016年7月,國傢民政部公佈的《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重點提出的“醫養結合”,就是要作為一種養老新模式打破這種現狀,讓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實現共享。

昆明市衛計委黨委書記張雲海說:“醫聯體建設激發瞭各級醫療機構的活力,漸漸打通瞭體制、機制障礙,使各級醫院逐漸回歸自身功能定位,昆明市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良性就醫格局。但基層仍然是我市衛生與健康領域最薄弱的環節,藥品資源短缺、醫療技術差、基層醫生流失等問題長期存在。今後,昆明將推進更多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著力加強醫聯體建設,落實分級診療制度,讓更多群眾享受醫改紅利。”

推進醫改工作的深入推進,帶給昆明不少驚喜和榮譽:昆明市是全省唯一實現國傢衛生城市全覆蓋的城市;2017年,昆明市被國際自我保健基金會授予“國際健康城市”榮譽稱號;昆明還是“國傢幸福傢庭示范城市”。

十年來,全市不斷加強農村衛生網點建設,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制定瞭衛生規劃,科學佈局優質醫療資源;全市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推行“兩票制”,規范藥品流通秩序,遏制藥品虛高價格;全市衛生科技發展實現新突破,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昆明市延安醫院獲批國傢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優質醫療資源引入取得新突破,京昆醫療合作成效顯著,一批項目落地昆明;“白求恩獎章”花落昆明市延安醫院;全市有28個在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個院士工作站,5個專傢工作站,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個博士後工作扶持站,“雲嶺名醫”12名,“白求恩獎章”獲得者1人,正高518人、副高1382人,博士54人、碩士1013人。

不僅如此,東川區投入1000萬元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健康扶貧試點,截至目前已幫助26516名貧困村民大車專用行車紀錄器推薦治病。尋甸縣71歲老人妥應珍和老伴簽約傢庭醫生,平日裡有個小病直接打電話咨詢,不用來回跑醫院,有時遇到大毛病也可以打電話給醫生,傢庭醫生還會上門免費服務。2017年7月29日,昆明地區32所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破除瞭以藥養醫的格局。

截至今年5月,昆明回補瞭3643.5527萬元救助貧困戶,已有79536名醫療費用超標的貧困人口受益。昆明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8022人已獲得大病集中救治,救治進度99.8%。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共有5808名傢庭醫生組建瞭傢庭醫生簽約團隊1994個。進一步做實做細,提升簽約服務質量和居民滿意度。

建成多形式醫聯體網絡

落實分級診療制度

探索醫聯體網絡建設,是昆明醫改的一大特色,這讓患者實現傢門口就能看大病。

2017年,昆明開始探索建設醫療集團、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模式、醫療共同體、遠程醫療協作模式、與社會辦醫合作醫聯體等多種形式的醫聯體。截至目前,昆明以10傢三級醫院為核心,醫聯體建設已覆蓋全市519傢醫療機構,推進瞭分級診療工作,形成合理的就醫秩序。519傢醫療機構中:建立瞭以市延安醫院、市一院、市二院、市中醫院為主的醫療集團;14個縣(市)區均建立瞭醫療共同體;建立瞭市三院、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省精神病醫院、市口腔醫院牽頭的5個專科聯盟;初步建立瞭6個遠程醫療協作網。

昆明推進醫聯體建設的速度越來越快,成果越來越明顯,個例不勝枚舉:“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創傷中心”在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掛牌成立;雲南省首傢精神科醫療聯合體落戶東川;昆明市兒童醫院、昆明市延安醫院、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入選全國日間手術試點醫院;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與紅河州第一人民醫院、紅河州傳染病醫院、個舊市傳染病醫院分別簽訂傳染病專科聯盟合作協議,由昆明市三院牽頭建設的緊密型傳染病專科聯盟醫療服務覆蓋至滇南區域。

百姓也從醫改中得到大實惠:到門診看病時,有智慧機器人導醫;突發危重疾病時,有直升飛機空中應急救援;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技術在省內排名第一,在全國名列前茅,已實施千餘次人體器官移植手術、200餘例人體器官捐獻……???

十年前,昆明人享受到的醫療服務比較單一,十年後,昆明醫療服務水平提檔升級,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多元化、國際化醫療服務。十年前,昆明人大病小病都要去醫院排隊;十年後,昆明組建瞭1994個傢庭醫生簽約團隊,居民有瞭“健康守門人”。十年來,昆明市常住人口增加65萬餘人、平均每個傢庭2.73人、百歲老人達到瞭109人,昆明人健康生活質量提升瞭。

2009年8月,新一輪醫療體制改革浪潮湧進昆明。

醫療服務水平提檔升大車專用行車紀錄器

回顧過去,昆明醫療提質升級為全市人民健康添保障增福祉;展望“健康中國2030”願景,昆明大健康建設正擘畫新藍圖,讓健康中國藍圖不斷從夢想照進百姓的現實生活。

經過努力,2016年9月20日,原國傢衛計委、民政部公佈瞭第二批全國醫養結合工作試點單位,昆明市入選。昆明市順應形勢,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出一套推進醫養結合的工作模式。2016年12月,“昆明國際大健康高峰論壇”期間,《昆明市大健康發展規劃(2016-2025年)》發佈,確定瞭未來一個時期昆明市的戰略定位,致力於打造“中國健康之城”,將以“醫、藥、養”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培育成為昆明的新動能。2017年,昆明市衛生計生委草擬瞭《昆明市醫養結合工作試點實施方案》,明確瞭各個階段的工作目標、實施步驟,確定瞭三體一式一型的“311”工作模式,提出瞭10項保障措施。其中,“三體一式一型”的“311”工作模式,即:“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共同體模式;“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協作體模式;“基層醫療機構+社區養老機構+醫院”1+1+X聯合體模式;“傢庭醫生團隊+居傢養老”嵌入式模式;“醫療服務+休閑養生+健康養老”候鳥式的復合型模式。今年2月17日,昆明市政府召開全市醫養結合工作啟動會,確定瞭第一批市級試點縣區16個、試點單位(機構)18傢。官渡區、安寧市還被確定為雲南省的試點單位。

昆明醞釀籌劃、謀篇佈局半年後,於2010年5月4日正式啟動瞭以醫療、醫保、醫藥為核心的“三醫聯動”醫改新征程。

繼續推進制度建設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醫改十年 昆明“三醫聯動”構築健康新格局

今後,昆明將繼續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努力在分級診療制度、醫聯體醫共體、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等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當然,昆明市還將大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充分利用雲南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多種優勢和特點,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醫藥發展的政策舉措、管理體系,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同時通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從提升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執業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入手,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風氣。

接下來,昆明市將重點做好65歲以上老年人、孕產婦、0-6歲兒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殘疾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人群的傢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並做好傢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督查,確保傢庭醫生履約服務和群眾滿意雙達標。同時,昆明還將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作,落實健康扶貧30條措施,保障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確保符合分級診療、轉診轉院規范的貧困人口看病醫療費用自付比例不超過10%;深入落實“三個一批”行動計劃,推動年內實現市縣“一站式”“一單式”結算。(昆明日報 記者黃河清)


新浪新聞公眾4G即時影像行車紀錄器

藥交會等越來越多專業展會落地昆明。 記者王俊星攝
arrow
arrow

    soussosmeer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